MAud院校库

为考生提供权威、全面的审计硕士招生信息查询服务

当前位置: 主页 > 院校资讯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

2016-11-21 16:09:58 浏览量:

  中国高等教育发表曹国永署名文章《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20期发表我校党委书记曹国永署名文章《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全文刊载如下:

  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创新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曹国永

  轨道交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的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高校,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北京交通大学长期以来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为己任,持续开展了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度

  要解决好行业企业需求与高校工程人才培养不适应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产学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紧密联系,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实践特点,决定了其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借助大量的培训设备、现场实践和跟岗作业等资源和手段。而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强调理论教育,其实践活动大多限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需要进行再培训。要解决这一问题,产学合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通过产学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将工程项目生命全周期作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实现工程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北京交通大学坚持“产学合作、做学融合、研学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按照“以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培养体系构建为核心、以双导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产学联合培养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本思路,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与轨道交通、北京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依托主持的“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推进“3+1+2”“3+3+3”等产学联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3+1+2”模式的目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即学生在本科三年级与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后获得推免资格,由校企联合完成本科最后1年培养,2年研究生阶段继续实施双导师培养,其中1年到企业实习,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目前,已有5批共计387名学生进入试点。“3+3+3”模式的培养目标是高水平博士研究生,主要由3年本科、3年硕士和3年博士构成。其中优秀本科生四年级实质性进入硕士学习阶段,并通过推免取得硕士学籍;硕士阶段可通过硕博连读、申请考试取得博士学籍。该模式要求,硕士期间须参加工程实践半年以上,博士期间须去国外高校访问交流半年以上,通过“校内、企业、国外”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

  根据产学联合培养要求,学校促进校内教师增强工程背景,企业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形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导师队伍。其中,在本科生阶段,建设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队伍: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企业实习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工作;聘请企业工程师和中高层领导为企业授课教师,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聘请高级工程师或企业高层领导为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着力于依托100余个联合培养基地,不断完善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合作确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研究生双导师制等工作。

  学科交叉:提升人才培养的复合度

  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重大突破、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就轨道交通而言,随着工程问题的日趋综合化、复杂化,工程师在拥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拥有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学科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特别是现代轨道交通呈现出“关键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系统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技术与管理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快速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具有“高水平、高集成、高复合”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迫切需要高校打破传统以单一学科为架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交叉发展的道路,以保证培养的人才具备跨学科与知识融合的能力。北京交通大学以“培养能够应对复杂挑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轨道交通复合班、海外项目经理班、理工融合高水平博士培养等在内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轨道交通复合试点班着力于探索培养轨道交通领域拥有多重学科背景、具有较强科研理论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学生培养以本硕连读为主,选拔非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免试推荐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在本科阶段第四学年,除了完成原专业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需要学习交通运输专业的主干课程,并参加该专业的相关实践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轨道交通为发展方向的复合知识体系。而在硕士阶段,则强化轨道交通专业复合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自2009年以来,在通信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轨道交通特色专业中共计选拔160人进入“轨道交通复合型试点班”进行培养,至今已有两届学生毕业。

  海外项目经理班是着眼于国际化背景下中国轨道交通企业“走出去”战略而设置的,旨在培养高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该班的培养模式为从全校相关专业选拔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进入管理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学生在本科阶段第四学年,除了完成原专业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需学习国际工程管理相关课程。在研究生阶段,第一年学习资产评估、国际工程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获得相应学分;第二年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从事国际工程管理时间6个月,然后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共有4批44名学生参加试点。

  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大力推进理工融合、学科交叉。以交通运输学科为例,利用学校系统科学和交通运输工程强强联合的交叉优势,在招生方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理学、工学深度融合,强化了人才培养互补性。近13年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博士论文2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优博提名;培养的博士生,1人获国家杰青,2人获国家优青,5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香江学者,2人获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获北京市青年英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二等奖共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科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度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新优势。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一个核心优势,是支撑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大学在通过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和使命。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而且能够形成一个“正效循环”效应,相互促进。

  北京交通大学依托4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平台,采用学校和科研团队各投入三分之一、带动企业投入三分之一的方式,对轨道交通类科研实验室进行科教融合改造,以提升实验平台的人才培养功效。近3年学校投资超过1亿元。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不懈探索科研、学科、人才相融合的实验平台建设机制和模式,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对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水平的高水平科教融合型实验平台,将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本科生阶段,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科研导师计划,通过制定配套的研究生招生制度,鼓励高水平教授提前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践。同时,在“知行班”“思源班”“通信工程本硕连读试点班”“茅以升班”等试点班,落实本科生的导师制。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计划,一方面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高水平教授的治学风范,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前沿,另一方面也带动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此外,学校坚持科研成果和行业先进技术进课堂和教材,保持课程教学内容与前沿理论、行业先进技术的同步,在交通运输、铁道信号、轨道牵引电气化、铁道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理论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系列教材和特色课程群。

  在研究生阶段,学校面向轨道交通重大工程需求,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的模式,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青藏高原铁路和大秦重载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京津城际、京沪、武广、郑西、石太、大西等20余条高速铁路建设,鼓励研究生选择重大科研与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研究生通过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与重大工程项目,提升了研究起点,拓宽了研究视野,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维度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伴随着这种趋势,企业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学校依托“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共建立了3个国际班和3个国际专业。各个试点班按照自身定位,不断寻找突破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相应专业课程设置,修订了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外一流大学培养方案对接。精选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同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文件,如招生办法、学生海外学习学分转换认定办法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深化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了北京交大-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中俄交通学院、汉能新能源国际化示范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分别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高速铁路领域著名高校强强合作,协同共建了“中美高速铁路安全服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英高速铁路研究中心”“中俄高速铁路研究中心”。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等50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开展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设置相关课程的学分互认机制,资助研究生赴国外高校进行学习和合作研究,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前沿讲座和开设短期课程。通过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培养了创新意识,拓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学校还积极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近五年为巴基斯坦等国培养了148名铁路专业研究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爱路报国:强化人才培养的忠诚度

  “爱路报国”是交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新时期“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精神高度吻合。1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余万北交大人秉承“爱路报国”的优良传统,长期奋斗在铁路和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在全国铁路系统处处活跃着北交大毕业生为国奉献和奋斗的身影。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把交大精神、行业精神融入学生的血液,让毕业生更好地回应社会的召唤,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扎根铁路基层和工程现场,实现个人梦想与高速铁路宏伟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入学伊始,学校就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博物馆和交通运输设备教学馆,了解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通过今昔对比,了解铁路前辈的光辉业绩和辛勤付出。学校还组织学生赴铁路工程现场参观和实践,让学生实地感受高速铁路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零距离感受铁路人的奉献精神,历练优良作风。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广大教师在国家轨道交通建设事业中敢打硬仗、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言传身教。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面对轨道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培养卓越的轨道交通类人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

MAud资料下载

  • 2020-2022年各科真题包 下载
  • 近3年各院校实录分析汇总表 下载
  • 考研英语二基础词汇3000 下载

考研辅导课程

历年国家线

2022 | 2021 | 2020 | 2019

热门院校排行榜

南京大学

+对比

北京大学

+对比

提前申请报考该校
* 姓名:
* 手机:
Q Q:
报考院校:
如果您符合报考要求,大学MBA招生办公室会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您联系,邀请您参加院校招生政策发布会或第一时间告知您院校的招生动态。
关闭
院校对比
    开始对比 清空
    关闭